居民财富“避险时代”降临:养老理财、证金债ETF等四类低风险产品受热捧
光彩资讯 2022年8月27日 78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近日央行降息对债市构成利好,有款7天灵活申赎的产品表现不错,近期增速明显进入的好时机”,最近一家股份行的理财经理推荐起了债券型基金。
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购买债券市场表现较好,比较适合短期配置,“买的人很多”。
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表示,客户对银行理财和基金的投资感受不一样,相比较而言,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亏损的容忍度比较低。对于银行的理财经理来说,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会直接增加客户投诉量,带来较大压力,所以在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会推荐低风险理财产品。
去年刚毕业的小叶告诉记者,他以购买银行理财比较多,基本上以固收或者固收+为主,“之前有几只混合类理财产品经常收益为零,或者是负的”,偶尔也会买一些债券型基金,“其中一只目前收益还不错”。
这是权益市场高波动时代的一个魅影。而“避险”在当下不仅仅是荷包尚未丰厚的年轻人的选择,也符合多数高净值人群的需求。
一位外资资管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相较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当下高净值人群最需要的其实是绝对收益型产品,哪怕收益率不高,“今年三四月份由于疫情的拖累,资本市场可以说是‘泥沙俱下’,决定产品优劣的因素已经不是理财经理或者基金经理了。在权益基金剧烈亏损之后也遭遇了客户用脚投票,转向更加安全的资产。”
今年上半年,13只基金发行失败,其中就有明星基金经理的踪影。成功发行的基金中,不少发行规模均在“个位数”水平,更是有多只基金以贴着2亿元的成立门槛募集成立。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发基金数量686只,发行总规模6206.10亿份。从发行数量来看,较2021年上半年的918只,同比减少232只,约25.27%。但就募集份额而言,同比减少10413.78亿份,降幅逾六成,募资规模下滑62.66%。
为了低波动,居民理财已经不再期待高收益,转而投向债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证金债ETF、养老理财这些更加稳健的产品的怀抱。
债基规模暴增
今年3、4、5月份,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都经历了规模的大幅下滑,5月份后开始好转,出现了回升态势,规模分别较最低点增加了13.58%、10.91%、12.88%。但从规模增长的净值来说,债券型基金的增长最多,为5395.54亿元。
面对不断涌入的投资者,不少债券型基金早早完成了募集金额目标,宣布提前结束募集。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共有39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其中,有包括国寿安保安和、中航瑞智A/C、中融恒通A/C等共25只为债券型基金,占比64.1%。
除了提前结束募集之外,限购也是基金热销的一大表现。近期,包括宝盈盈润、华泰柏瑞季季红、南方通利、南方纯元等多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限购公告,将大额申购的限制金额调低,或者对非个人投资者单日的申购金额进行限制。
收益相比其他类型的基金偏高,也是债基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今年以来的收益来看,债券型基金的表现明显优于混合类和股票类。对于不愿意损失本金的投资者来说,买债权类基金更符合其预期收入目标。Wind数据显示,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为-9.85%;混合型基金为-6.02%;债券型基金为1.75%。
中信证券指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国内公募固收类基金管理规模与管理份额分别达到8.51万亿元和7.76万亿份,均创出了历史新高,较年初分别增长9.53%、10.32%。
细分产品线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居首,占比超过50%。短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扩容迅速,规模分别增长40%、41%。
从收益来看,2022年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分类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1.58%、1.52%。受权益市场调整的影响,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上半年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7%、-0.8%、-7.78%。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
除了债基之外,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这一“新品”也频频登上媒体头条。说它“新”,是因为首批6家同业存单基金去年12月刚刚成立,短短半年多时间,规模就超过了2000亿元。
什么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一般来说,基金名称中包含“同业存单”的基金统称为同业存单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且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80%,以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 指数的被动债券指数型基金为主。
同业存单可以理解为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债券,主要投资者是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在当年发行备案额度内,自行确定每期同业存单的发行金额、期限,但单期发行金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虽然利率较低,但相对稳定。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市场上共有31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除了博时基金的“博时月月乐同业存单30天持有”外,均为7天持有,总规模达到了2003.69亿元。今年以来的加权平均回报为0.86%,最高为1.94%,最低为0.07%。
同业存单基金具有高流动性、低波动性、安全性好等特点。与动辄大幅回撤的股票型基金来比,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更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投资体验,保持稳定的心态。
养老理财被寄予厚望
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同时获批发布的另一款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也在今年广受关注。
自去年12月第一只养老理财问世,目前已经发行了43只养老理财产品,规模超600亿元。近期,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农银理财也相继发布了首只养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在今年一季度的大面积破净确实让很多习惯了固定收益的老投资者非常抓狂。林珊已经工作超过30年,目前在企业里位居高层,长期以来都习惯通过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管理资产,今年以来的破净潮让她非常恐慌。
“我平时关注理财产品方面的知识不多,差不多理财经理给我推荐什么我就买一点,以前收益都蛮不错的,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会亏钱”。最近她看上了养老理财,“这些产品期限长,业绩比较基准高,也许收益会还不错”。
从目前的收益来看,林珊的感觉没错。随着运作时间的不断延长,先发行的几只养老理财收益表现颇佳。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发行的43只养老理财产品中,除了运作时间过短的产品,29只今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为5.35%,处于较高水平。
这对于亏损容忍度低,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封闭期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很大。林珊平时主要投资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她告诉记者,自己对银行理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能亏本,时间久一些没关系,目前没有什么大笔支出的需求。
周毅钦提示,养老理财今年以来确实表现亮眼,客户接受度比较高。但需注意,养老理财封闭期长,一般为五年,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来评价整体水平。
他补充道,养老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定价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期限补差,有其合理性,但有目前来看有些过高。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新产品来说有助于以较高的收益预期打开市场,但另一方面,也会在未来业绩出现波动时带来较大压力。据了解,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着手引导一些理财公司降低新发养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他认为,目前养老理财要达到业绩比较利率的中枢水平,也就是6%-7%,需要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至少要在10%-15%,但根据监管部门于2022年3月披露的情况,为2%,还是偏低的”。
政金债ETF成新风口
8月以来,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政金债ETF。
8月首批政金债ETF开始发售。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ETF8月1日开始募集,仅用两天募集规模即达到上限 80 亿,8月3日提前结束认购。
富国中债7-10年政金债ETF紧随其后,在8月3日开始募集,募集目标为 80 亿份,8月9日即发布公告,提前结束认购,暂未公布募集金额。目前,博时中债 0-3 年国开行债券 ETF仍在募集中。
政金债 ETF 属于被动型指数型债券基金,运营成本较低,费率低廉,加总费率仅0.35%-0.5%,与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接近,远低于场外政金债指数基金和短债基金。
除此之外,政金债ETF采用现金申赎模式,同时以ETF模式运作,资金流动性更强。投资者可以通过在一级市场认申购 ETF 基金份额,在二级市场买卖基金份额,资金最快可以实现在卖出当天可用。
政金债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打通了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政金债的主要投资标的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此前,个人投资者很难进入银行间市场。
低风险,低波动的理财、投资产品成了普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主要是由于股市动荡,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1.66%,深证综指跌14.61%。海外板块,今年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跌9.44%,纳斯达克指数跌20.86%。
一位银行理财子人士表示,居民在市场波动情况下选择低风险产品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个人投资者虽然很难做到准确择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一些开方式产品的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容易用脚投票,这是银行理财公司和基金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需要在投资者在教育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养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不代表光彩养老事业促进中心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犯请联系zbpe@qq.com删除!